疟原虫免疫疗法原理及说明

  • 管理员
  • 2018-06-29 星期五
  • 81917 浏 览

中科蓝华


原虫免疫疗法简介

疟原虫免疫疗法属于免疫疗法中非特异性免疫刺激的一种。该疗法将含有疟原虫(能导致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的健康人血,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通过多通路多靶点抗癌。

疟原虫感染的抗癌机理(多通路多靶点)

(一)疟原虫免疫疗法可以激活并调动患者免疫功能对抗肿瘤

疟原虫是导致人疟疾的病原体。该外来的“单细胞动物”必然会引起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将被“唤醒”和“激活”。这些免疫细胞不仅对清除疟原虫、控制疟疾有用,而且同时诱发机体对其他疾病的免疫作用。首先,激活的NK细胞能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可以非特异性地杀灭一部分疟原虫和、一部分肿瘤细胞,进而释放出肿瘤抗原。随后,免疫系统识别肿瘤抗原,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攻击。此外,产生的T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能长期存留在体内,持续产生抗肿瘤作用;肿瘤消除的病人,也由于免疫记忆的存在,复发机会减小。

因此,疟原虫免疫疗法,正是巧妙利用了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治疗肿瘤。

(二)疟原虫免疫疗法可以解除肿瘤组织内部免疫抑制,恢复患者体内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有臭名昭著的“四大金刚”,抑制免疫功能,即:调节性T细胞(Treg)、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癌症相关纤维母细胞。由于这四类细胞存在,导致T细胞无法进入肿瘤组织,或者进入肿瘤组织的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疟原虫的感染,可以系统地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使得上述四类免疫抑制细胞数量减少,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功能。这是陈小平团队独特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疟原虫免疫疗法可以治疗肿瘤。

(三)疟原虫免疫疗法可以抑制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

肿瘤组织生长需要营养供给,肿瘤组织内的血管是肿瘤细胞主要的“能源供给铁路”。

陈小平团队通过小鼠模型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机理如下: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它的血浆内含有大量的外泌体,包含至少4中微小RNA,这些微小RNA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R受体,导致血管内皮不能形成血管腔,甚至导致内皮细胞的凋亡。

(四)前期临床研究成果

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的相关临床研究已经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和云南昆钢医院开展,即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开展。随着试验的进行,目前试验组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我们发现,在完成疟原虫免疫疗法的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发现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同时该患者的转移病灶消失,生活质量良好。但由于能够获取肿瘤组织的患者数量比较有限,目前该项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疟原虫免疫疗法的患者,尚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五)疟原虫免疫疗法的流程

1、咨询:与各临床试验所在医院的项目协调员联系,请扫描二维码获得详细信息。

2、评估:协调员/研究者对咨询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完善入组筛查的相关检查,以判断是否符合入组要求/接种要求。

3、接种:符合入组/接种要求的患者,完成基线检查后,由研究者安排接种。

4、治疗期:按照要求进行治疗期的相关检查,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5、灭虫:完成治疗期的患者进行灭虫。

6、灭虫后检查:灭虫结束的患者完善相关灭虫后检查,以评估疗法疗效。

随访:按照方案要求进行随访。

(六)流程图


疟原虫免疫疗法的原理、项目进展、详细招募信息等情况参见“蓝耀网”公众号-免疫疗法-疟原虫疗法。扫描以下二维码。